插電混動技術路線很多,但為什么只有比亞迪DM-i取得了成功?簡單說,只有比亞迪的技術是以電機為核心驅動單元,將發(fā)動機放到次要的地位。有些人把DM-i技術看作是在增程式基礎上增加了直驅擋位,也是有道理。事實上,理想早期也想做同樣的技術,只是因為NVH優(yōu)化做不好,才放棄了。而比亞迪的厲害之處就是不僅把NVH優(yōu)化做好了,三電的實力夠強,驅動足夠勝任,還能為發(fā)動機減負,取消了前端輪系,提升發(fā)動機作為增程器的效率。 比亞迪的成功早已經引起了各廠家的注意,類似的發(fā)動機集成雙電機的DHT路線也出現了不少變種,長城有2擋DHT、吉利和奇瑞是3擋DHT。但總體而言,擋位越多只是代表發(fā)動機參與驅動的車速更低,從側面反映出這些廠家在電機功率和電控上比較弱,因為電機在中低速其實是有絕對優(yōu)勢的,動力請求應該可以滿足,根本無需發(fā)動機參與驅動。 前兩天,東風日產啟辰發(fā)布了DD-i超混動,這套系統的結構與比亞迪DM-i非常形似,都是單擋直驅的混聯技術,同樣提供大功率電機驅動、大容量電池與高效能發(fā)動機。我們看看兩者有什么異同。 啟辰DD-i超混動配備多合一高集成電驅、全域安全電池、1.5T發(fā)動機。其中多合一集成電驅系統也包含兩臺電機,一臺發(fā)電一臺驅動。除了結構與比亞迪DM-i相似,工作邏輯也基本相同:在市區(qū)中低速路段,電機驅動;虧電時發(fā)動機帶發(fā)電機發(fā)電驅動車輪,同時為電池補電;急加速或大動力請求時,發(fā)動機帶發(fā)電機與電池共同大功率放電,實現驅動電機高功率輸出;高速行駛,發(fā)動機直驅,動力富余還能充電;滑行和制動時電機回收動能。 首款搭載DD-i超混動的車型是啟辰大V,它的各方面性能與宋PLUS都很接近,比如零百加速都是7.9秒內,虧電油耗為4.3L/100km,純電續(xù)航里程110公里。虧電油耗甚至比宋PLUS DM-i 110KM的4.5L還要低。從這個角度看,啟辰DD-i超混動很有可能是抄了比亞迪的作業(yè),把精華部分都拿來了。 不過,如果只是完全照搬就沒意思了。作為后來者,啟辰在哪里地方可以超越呢?首先,宋PLUS有個弱點,就是電量低于SOC 20%時發(fā)動機會大功率充電,如果此時以較高車速(如135km/h以上)行駛,再遇到超車可能就會失速,因為動力請求超過了系統的總功率。主要原因是1.5L自吸發(fā)動機的功率較低,只有81kW的最大功率和135Nm的扭矩,發(fā)電的效率是有限的。啟辰DD-i超混動直接采用了1.5T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20kW,峰值扭矩達到230Nm,充電的效率提升了很多。因此,SOC充電電量也可以低至15%,反正充電速度快。 對于北方的用戶,冬季電池低溫活性降低,無法充電、導致發(fā)動機功率受限,也頭疼的問題。啟辰的這套系統采用了行業(yè)首創(chuàng)的低溫能量遷移控制技術,我們理解就是充分利用發(fā)動機的熱量為電池加溫,保證系統正常工作。套用官方話術,就是實現了電池0過充,發(fā)動機功率0限制,整車動力性提升50%。即使是在冬天的東北黑河,車輛性能依舊保持正常。 還有個新功能,叫Auto.E單踏板系統。這個應該是從特斯拉等電動車上搬過來的。不過它的智能化程度更高,會匹配加減速算法,同一踏板實現加減速的順滑切換。另外,系統可通過攝像頭探知車距與行駛狀態(tài),調整能量回收減速力,讓制動操作頻次減少80%,減少“點頭”效應,這是同級獨有的功能。我們理解,就是單踏板模式的送開動作,不單只是與踏板的松開速度和深度關聯,還與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打通,具備一定的自動調整能力。 侃哥總結: 啟辰DD-i超混動是不是抄了比亞迪DM-i的作業(yè)?我們認為應該有學習借鑒的成分,核心如大功率電機、單擋直驅等精華是學到了,但在此基礎上又規(guī)避了一些不足,如采用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實現了大功率充電與驅動,避免了失速、低溫電池活性低等問題。當然,實際表現如何,我們還是要等到實車體驗后再下結論。 |
一月初,一汽紅旗公布最新銷量數據顯示,2024
1月20日,滬深兩融數據顯示,長城汽車上周累
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周四表示,通用汽
“汽車后市場以舊換新”啟動大會14日在廣州發(fā)
記者13日從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會獲悉,2024年,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