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2017年8月6日,在古平崗公交車場站,4輛新款電動公交車在134路面上正規(guī)上路試跑。筆者登上一臺體會,發(fā)覺機動車上少許“智能化”和人性化的小設施非常搶眼。
在古平崗公交車站,有不少腿腳不便的老年人正好候車。駕馭員李師傅便下車來到車后門,說起鑲嵌式的腳踏板拉環(huán),一種坡度很緩的斜坡便搭在站臺上:“腿腳不便的乘客,假如有家人外出,可行自主拉這種腳踏板,很方便,殘疾人的輪椅車可行毫不費力地推上去。”而正對著后門的地域,即是殘疾人區(qū),筆者見到這種地域內有兩個殘疾人椅子和一種帶靠背的輪椅區(qū),皆是軟座。“假如是帶輪椅上車的乘客,可行將輪椅綁在這邊,無帶輪椅的,可行在殘疾人椅子上歇腳。”隨車的南京金龍相干負責人叮囑筆者,另外,筆者還在車上見到一種隨車大半人高的垃圾箱。“早高峰不少乘客在車上吃早餐,但車上無垃圾桶,因而就有乘客將垃圾放到汽車的角落里,后來咱們車隊自配了字紙簍,但仍是不夠。有了這種封閉成果很沒有問題垃圾箱,乘客方便,咱們清算垃圾也方便多了。”駕馭員師傅說。
此外,與日前的公交車不同,車后門的玻璃上,加裝了黃色的扶手。“從前的公交車門是推拉式,這一次改為了平移的門,還增添了扶手,客上車下車,就不會再被夾得手了。”駕馭員叮囑筆者。
筆者跟車跑了一趟,感受汽車靜音成果挺可以。據(jù)推薦,這一次的新款汽車上,裝了三個充電口,到站后可行同一時間充電,10分鐘便可充滿。另外,充電設施還采納了“辯別技藝”,唯有駕馭員的特定卡,才能發(fā)動充電設施,只是,設施商也預留了可供社會機動車充電的“二維碼辯別口”。筆者理解到,這批試跑的公交車,十足依據(jù)南京公交的商用特色、乘客外出習慣及線路長度“量身塑造”:“長度唯有8.5米和10.5米,靈活度很高,汽車內部體積大,符合線路面上有背街小巷的公交車運轉。”
|